慈悲妙音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6064|回复: 0

【白话佛法广播讲座】真修才能够摆脱烦恼,生起智慧才能超生了死 | 20131205

[复制链接]

5581

主题

5581

帖子

104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043957
发表于 2020-3-9 19:17:3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
度众无二心 法中生智慧

2013年12月5日



(点击三角形按钮聆听台长节目录音)


听众朋友们,大家知道,我们人活在世上,有时候烦恼缠绕着我们,让我们痛苦不堪,大家试想一下,每天没有烦恼的人,这样的人有没有?只有修心人才会脱离烦恼。因为有烦恼我们就会如此痛苦,因为有烦恼我们才会执著,所以在这个世界一直和烦恼做伴。今世我们为什么会罪业深重?因为烦恼让我们变得暴躁,失去忍辱之心,烦恼让我们觉得活在世界上无常。

有些人学佛修心懂得去除烦恼,而有些人因为烦恼去追求一些得不到的东西,让自己更觉得痛苦,所以一个人要懂得,要真修,才能够摆脱烦恼,我们要生起智慧,我们才能超生了死。智慧是怎么生起的?我们要明白,我们要想脱离世界的苦,所以我们要调整身心,进入佛境。调整身心就是我们学佛做人心态要好,如果你今天心态好,那么你就会开心,什么事情都看到前途、看到光明;如果你今天心态不好,那么你们想一想,心中天天生烦恼,天天想不通,天天觉得自己非常的倒霉,实际上你的心已经造成了这些业和障,你怪谁呢?就是因为你的心态不好,所以才会让自己变得更无明。

台长经常跟大家讲,我们学菩萨要学得像,我们做人要做菩萨,如果我们的心态好,我们看什么都会善良,我们就懂得怎样让自己的心完全去随缘。所以要靠平时多积善德,就是说要做善事、做功德,心才会善良,我们要不停地学佛,我们不能停,如果经常学学停停,就像烧饭总是开着锅盖,热气都跑掉,你烧的一定是夹生饭。

真正学佛的人要克服自己身上不同的杂念,要经常洗澡——就是常忏悔,经常使自己的心干净——就是多修心。今天大家时间很少,就是希望大家多抓紧时间,在有限的生命时间中尽量把自己修得最好,去救度更多的众生,这才是需要我们马上要去做的事情。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相信,不相信真的有佛,这就是没有佛缘,等到哪一天“黑白无常”来拉你的时候,你才知道原来真的有鬼,原来真的可以把自己带走,这时候你就会苦上加苦,痛苦不堪。

听众朋友们,大家知道,一个人想解脱,他的心一定要慢慢进入解脱的状态,也就是说每一天都要想一想,我今天要放弃什么,明天要放弃什么?等到走的时候,你才会真正的放下。你今天这个放不下,明天那个放不下,那么到走的时候,什么都放不下,你就会痛苦不堪,走不了,但是事实上你到时还必须要走,那你到时就会变得越来越痛苦不堪。

有一位老妈妈给自己订了个条款:“从今天开始,儿子讲话我不当回事,媳妇讲话我当她是客人。”——好,你已经放下一点点了。“我今天吃的东西我觉得有一点点营养,吃饱就可以了,我不追求什么。”——好,你又放下了一点点。“我今天穿的衣服我无所谓,只要干干净净、不冷就可以了。”——你又放下一点。等到你慢慢都放下了,你就什么都不怕了。你真的懂得佛学的道理,就是真正的看透,这个世界是我们借来的,这个人间是我们暂住的,而人的灵魂才是真正的真实世界,要把它修上去。所以希望大家要懂得,我们在人间所看到的矛盾、烦恼,都是暂时的。

学佛度众我们要心中无二心,对别人要真诚,对自己要严格,对别人要懂得布施,哪怕你今天布施一个笑脸你也是布施。我们做人学佛不能够再做错什么事情,我们已经做错了太多,我们已经执著得太厉害,所以我们一定要放得下,看得穿,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懂得什么叫人间的佛理、人间的道理。要懂得世间万物皆是法,我们的智慧也是由法中所生出来的,所以法中生智慧实际上就犹如烦恼即菩提。

听众朋友们,大家想一想,我们做人活着实际上靠的是精神,精神愉快我们心情就会愉快,动作也会愉快;如果精神不愉快,你今天就算拥有再多的吃穿住行,都可能会失去。因为一个人精神善良了,你会越来越可爱。当一个人明白了宇宙之法后,懂得了世界之法都是由你心造出来的,你就会懂得,我应该放弃人间很多的执著来追求无上智慧,来追求精神上的安慰和提升,而不是一些杂念。

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,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,要发自内心,只有慈悲心才可以救度众生,我们一定要把慈悲作为学佛的理念,这样拥有慈悲心,本性才是永远善良的。



更多精彩开示

敬请点击下方链接

白话佛法广播讲座节目 

 论坛首页 



感恩聆听  随喜分享

初学答疑  学习跟进




随喜转发 感恩有缘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慈悲妙音

GMT+8, 2025-1-14 12:50 , Processed in 0.076061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慈悲妙音 X3.4

© 2001-2020 慈悲妙音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